-
-1 1
- 当黎明时分,乘船从浩瀚的印度洋渐渐驶向索马里海岸的时候,海岸灯塔上一闪一闪的 亮光熄灭了,茫茫无涯的海面慢慢从黑夜中苏醒过来,东方波涛滚滚的海面上开始显示一幅海上特有的日出奇景。海岸上高耸入云的清真寺尖塔,一排排古老的阿拉伯城堡,那一座以白色为主要色调的城市,在晨曦中渐渐显露出它清晰的轮廓,这就是摩加迪沙。摩加迪沙人口150万,市区面积20多平方公里。蓝色的印度洋衬托着这座白色的城市,显得干净而美丽。市区海滨大道宽阔笔直,两旁生长着茂密的热带树木、花草,街道上行人川流不息,车辆往来如梭,显得井然而又繁华。
标准时区:+3 时区 UTC/GMT +3 个小时
经纬度:纬度:北纬2°02’ 经度:东经45°21’
电话区号:国家区号:+252(索马里)历史沿革
远古时期
虽然从古代起就有人类移居到摩加迪沙, 摩加迪沙但因此地的气候非常不适合耕作,故长期以来皆是以畜牧业为主要产业,至中世纪时仍主要经营畜产品。
中世纪
虽然实际上的起源不明,但早在九世纪时,摩加迪沙附近的地区就已经是索马利亚内陆地区与外界联络的要道。来自波斯或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(回教)教徒在约十世纪时来到附近地区开始殖民,由于他们相对上的经济优势,再加上长年与当地人的通婚,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混血文明,经常被通称为东非城邦文明。其主要组成人口,是因所使用的斯瓦希里语(Swahili)而被称为斯瓦希里人的亚非混血族群。在这一系列的城邦之中,摩加迪沙与周遭的几个城市位于地理上最北端。关于“摩加迪沙”这名称的由来有两种主要的说法,其中一种认为它是索马利版本的阿拉伯语“Maqadshah”,意指“(波斯)国王的帝国设座”(ImperialseatoftheShah),暗示了波斯人可能与城市的奠基有所关联。另一种说法认为它可能是斯瓦希里语“mwyuwa”(最北之城)的错误发音版本,暗示了摩加迪沙是非洲东岸一系列斯瓦希里城邦里面,最北的一个。当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·拔图塔(IbnBatuta)在1331年时来到非洲东岸时,他口中的“Maqdashu”已经是一个发展得非常庞大的贸易城市,所生产的布料等物资,甚至外销输送至包括埃及在内的其他地区。一直到今日,由第一任摩加迪沙苏丹在1269年时所兴建的法赫鲁·丁清真寺(MosqueofFakhrad-Din),仍然矗立在摩加迪沙的市区内。 摩加迪沙考古学家曾在摩加迪沙一带挖掘出非常多来自古代中国、锡兰与安南的钱币,证明了摩加迪休的贸易对象曾遍及至这些地区。其中,来自中国的钱币大都属于宋代的产物,虽然也有部份属于明代与清代的物件。这个被古代中国称为“僧祗国”(Zenj)的斯瓦希里贸易城邦大量进口了来自阿拉伯的陶器,中国的瓷器,与印度的布料,除此之外这里还同时生产矿物资源,并输出木头、象牙、贝壳、奴隶与铁矿至其他地区。直到十三世纪以后,另一个位于东非近海离岛基尔瓦·基西瓦尼(KilwaKisiwani)上的海港,才因为作为大辛巴威地区盛产的黄金之主要吞吐港,而急速发展并遮蔽了摩加迪沙、拉穆(Lamu)、桑给巴尔(Zanzibar)与其他北方港市的光芒。
- 评论(0)
发表评论 TrackBack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